作者:石干 作者单位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
简介
患者女,58岁。因“上腹部饱胀不适2个月余”入院。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不适,多在进食后发作,与体位、活动无关,偶有恶心呕吐,无反酸嗳气,体检:腹软,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,肝脾肋下未及,腹部未及明显包块,移动性浊音阴性,肠鸣音正常,双下肢不肿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,长期服用替米沙坦,血压控制可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:血淀粉酶、血脂肪酶、各项女性肿瘤标志物均正常。2015年7月18日腹部CT平扫示“肝实质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,边界清楚光滑,最大者直径约49 mm”(图A)。胃镜示“胃底见多发大小不等的隆起改变,考虑为腔外物压迫所致,所见黏膜光滑”(图B),7月21日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、胃体壁外见巨大无回声囊状影像,无血流信号(图C)。7月23日经患者选择治疗方案,签字同意后行EUS-FNA治疗,将超声探头(PENTAX EG3830UT,7.5MHz)置于隆起处扫查,见胃壁五层结构清晰完整,壁外紧邻处见巨大无回声囊状类圆形团块影像,内部未见血流信号,可见多处高回声条状分隔影,切面大小约75x47mm,其旁与肝脏影像延续。内镜超声引导下分别在胃底、胃体前壁选择3处穿刺点行细针穿刺(COOK ECHO-3-19,图D),并分3次将1%聚桂醇共30 ml缓慢注入囊腔内(图F),见巨大囊腔明显缩小至消失,内镜下见胃底、胃体隆起消失,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(图E),共抽取淡黄色清亮稍粘稠囊液160 ml送检(图G)。穿刺后患者可步行返回病房,未诉明显不适,术后3天予以左氧氟沙星、替硝唑静滴预防感染。术后穿刺液细胞学检查示“(肝内囊肿穿刺)镜下见上皮细胞、红细胞,未见肿瘤细胞”(图H)。 患者术后饱胀症状消失。7月25日复查CT平扫示肝实质内左叶多发低密度区较前明显缩小至1.4 cm ×1.6 cm(图I),继续随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