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庄惠军 作者单位: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
作者:陈进忠 作者单位: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
简介
目的:探讨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治疗胃角黏膜病变的疗效。
方法: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—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胃角黏膜病变病例资料127例。根据术中病变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,将所有患者分为牙线牵引辅助ESD组(牵引组)和传统ESD组(传统组),同时把41例胃角纤维化病例也分为牵引组和传统组。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、整块切除率、治愈性切除率及出血、肌层损伤、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。
结果:牵引组与传统组病例年龄、性别、病变大小及病变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﹥0.05)。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[(65.4±36.5) min比 (103.5±43.2) min,P=0.012],病变整块切除率[100.00%(51/51)比90.79%(69/76),P=0.026]及治愈性切除率[94.12%(48/51)比81.58%(62/76),P=0.042]均更高,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[5.88%(3/51)比25.00%(19/76),P=0.010]及术中出血更少[47.06%(24/51)比82.89%(63/76),P=0.010]。在胃角纤维化病例中,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[(81.4±29.3) min比119.3±37.6) min,P=0.010],病变整块切除率[100.00%(23/23)比72.22%(13/18),P=0.007]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[95.65%(22/23)比72.33%(13/18),P=0.035],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[8.70%(2/23)比72.22%(13/18),P=0.001]及术中出血更少[78.26%(18/23)比100.00%(18/18),P=0.035]。传统组2例纤维化病例穿孔,牵引组无穿孔病例,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=0.243)。
结论: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纤维化的胃角黏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,手术时间更短,治愈率更高,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。
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》2020年第9期